Li Yang Verlag für Chinesische Lehrmittel

武道家盧建波印象

一心渡苦厄 真武止干戈

——武道家盧建波印象


李阳   谨记


        《根汉字唱中文》出版了,我的教育理想是,不但要寓教于乐,启迪智慧,还需文武合参,用强健的体魄来承托少年的志向。如此,我需要一位武术家的指导。

          侨居海德堡的盧建波老师,因其武功与道学修养,近年来声名鹊起。其在华商报连载《不生病的智慧》专栏大受欢迎。他开有一门网课,从天干地支起讲道医基础,我便知其正宗。刚好他有意出书,得他远来,为我们开启习武之路。

          此番初见,只见他一身黑棉短打,目敛神光,边等车边练着腿脚。一听我乃云南大理人士,马上开玩笑说:“有机会让你看看你们大理绝学一阳指的厉害。”


网站用图.jpg


打五步拳的德国少年


         我们的第一堂示范课,是在女儿的小学,地处农村,四年级,九龄童十七人。所谓示范课,是他说好,山长水远,他只能教我如何给儿童上武术启蒙课,我须用心领会,将其所授运用在教学中。

         明明是一堂武课,到了体育馆,他却问我拿纸笔写起字来。他先写个“武,说武者止戈,真正的宗师,所到之处,烦恼息,纷争止。教学生们先学行礼,左手为上先出掌,右手为下后握拳,凡事先礼后兵,遇到问题要先和人沟通,无效才出拳自卫。再写“功夫”,“功”需“工”与“力”,“夫”要“二人”同修。听得班主任格林女士连连点头。

         为了让孩子们明白,经过勤学苦练,可以达到什么水平,我请他先显显身手。本以为可以看到精彩的套路表演,谁知道,他说我练的是内家拳,若要展示,你过来吧。那是可怕的一瞬间,我眼睁睁看着他节节发力,食指一点,力道就透过胸前的垫子将我震飞出去,落在格林女士的怀中。过了三天,格林老师还在说,我砸得她背仍作疼。这就是邀请一位内家拳师展示功力的后果。他又单脚站着,叫孩子们一起来推他,竟然推他不动。

         拳威已立,孩子们向学的心坚定了。盧老师传授的,是基础拳法五步拳。五步,本为弓步、马步、仆步、虚步、歇步五种基本步型,和掌、拳、勾三种手法。看似基础,若得要领,则有强身活络之实效。例如,弓步后腿需绷直,一直则胆经通达。这些要点,非口传心授而不知。为了增加学习趣味,他形象的将仆步、虚步、歇步喻为鹰步、猫步和龙步,孩子们很快领会了各个步法的要点。

         三个半小时的集训课,有好几个孩子练哭了,也有好些越练越有兴味,相互喊着口令反复操练。他给大家组织了课后考试,这些淳朴的德国孩子,一个个走上前抱拳行礼,“一”,预备,“二”,弓步冲拳,“三”,踢腿冲拳,“四”,马步架打。考不合格的,再练,重考,直到全班通过。

八段锦 - 网宣小图.jpg

盧建波老师八段锦挂图现已出版



出于平凡,复归平凡之中


         第二天,我们来到德雷斯顿新城,为家长和孩子们授课。一同学习的,还有德国华人书友会几位高大健美的青年。这天,他们勇敢接替我当了靶子,一次次的在道长各种示范下飞翔着。

         当天书友会对道长进行了一次专访,旁听时我才知道,盧老师不但身材不高,只与我相仿,而且小时身无异秉,根本就是一位羸弱久病的少年。少白的头发,满身的伤疤,一屁股的针眼,每晚要母亲捂热了针伤才能躺下入睡。我无法想象,这样一位少年,是如何寻得师缘,又坚持住十多年的刻苦修炼,太极形意八卦掌,终于白发返黑,磨练出一身武艺。他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孩子们:武者,可以弱胜强,柔克刚,极柔软,而后极坚刚。

        我当初拟的教学内容里,有自卫一项。他没有敷衍我们,真的教会了小朋友和妈妈们,如何摆脱各种抓腕和擒拿,如何用位移闪避正面攻击并制敌。特别是小朋友们,在几次练习后,能够甩开妈妈的大手捉拿了,一个个好开心,都觉得自己强大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 有中国血统的孩子,在国外常因体格和外貌而缺失自信,乃至多发抑郁、自闭。盧老师分析,病因乃在孩子自身能量不足。内家武术的训练,能够从修身入手,使孩子们接上中华文化之源,天地正和之气,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获得长养。


易筋经网宣小图.jpg

卢道长亲授易筋经挂图


道不远人


        这位一身傲骨的武者,处事其实极细微。我女儿因头天的训练身体酸疼,情绪不好,他去关心。摄像的同学脖子落枕,他去矫正。一个孩子的父亲听不懂中文很无聊,他专门教他一招合其体格的练习,好让这位胖胖的德国爸爸也能够笑傲江湖一番。

        他见我体弱易感,说你阳气太弱,这样下去迟早要出特异功能,课间没事便运真气打我两掌。除亲授八段锦和太极功法,临行还助我运转小周天。连日勤习苦练,我的身体架构悄然变化,一日等餐时复习了一遍五步拳,服务生还跑来问我和李小龙有何关系。阳光既至,各种思虑也如阴霾散去,仿佛有人拔去了心田的杂草。

         他爱护中华武术的名誉甚深,当坊间纷纷批评太极拳、八卦掌不经打的时候,他默默的和同门走上国际自由搏击大赛的擂台,作为队医支持师弟们,以血肉意气相搏,第一次为中国在这项残酷的赛事拿下一条金腰带和一枚铜牌。

        他关心人间的疾苦甚切,将自己拜师武国忠、多方结缘所领会的医道要旨,总结为徒手健康法门普传,使家庭主妇、上班族和学校的小朋友都能快速学会自愈,做自己的医保。

        盧建波,是我今生所识的第一位道门人士。我因之了解到,道,未必远在云霄之间、庙堂之上,而是普普通通,广布人间的田泥寸草之中。

功夫挂历网站用图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盧建波功夫挂历限量珍藏版


李陽,雲南大理人。學者,詞曲作家。德国华育出版社主笔。微信VCL-Li


Li Yang Verlag für Chinesische Lehrmittel